資訊
2021-12-29 09:20:11 來源:
[摘要] 列強用來阻止窮國搞工業化的手段。即便最初科學家提議減碳是為了環保,可一旦它上升到政治高度,就必然會成為大國強權壓制其他國家發展的工具。自工業革命以來,所有實現工業化
列強用來阻止窮國搞工業化的手段。
即便最初科學家提議減碳是為了環保,可一旦它上升到政治高度,就必然會成為大國強權壓制其他國家發展的工具。
自工業革命以來,所有實現工業化的國家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國力崛起。
而目前已經上車的國家都迫切的想關門,讓窮國永遠都無法完成工業化。
減少碳排放,從不是單純的環保。
從1997年的《京都議定書》開始,碳中和就變成了扼殺后發國家的利器。
已經實現工業化的國家通過清潔能源、碳捕捉、降低生產耗能、碳稅等手段,完全可以做到本國的碳中和乃至負碳。
但窮國沒有完成工業化,根本不具備相關技術和充足的資本,注定落后。
基本上就扼殺了落后國家的工業化之路,整個世界就會徹底陷入“階層固化”。
發達國家可以用“碳積分”收割落后國家,這比用美元收割全世界還要厲害。
想發展工業品出口積累資本,要面臨高額的碳稅,以及來自全球的政治壓力。
以后窮國再也不可能靠工業化翻身了。
不要看今年聯合國大會上列強都慷慨激昂的要求環保,本質上都是自私的。
所有發達國家最遲在2050年完成碳中和,連巴西都被逼迫承諾2050年——巴西以后就只能沉淪底層,永世不能翻身。
目前全球實現碳中和的只有兩個國家:
不丹和蘇里南。等未來全球實現碳中和,所有尚未實現工業化的國家都會像這兩個國家一樣,徹底陷入永恒的貧窮。
而這一切都建立在保護地球的大義上。
目前人均GDP低于5000美元的國家,以后都不可能再出現突破性的發展了。
而亞洲這些「新興國家」,如果領導人在這幾年不能拼盡一切抓住末班車....
他們的子孫后代會恨這些人一輩子的。
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,除了極少數個別的幸運兒,以后都別想翻身的事了。
非洲以后永遠是資源產地和傾銷市場,就連想出賣勞動力都很困難——在未來高額的碳關稅下,去窮國建廠會虧本。
2030年之前就是末班車,不能在這條死線之前完成工業化,就只能等死了。
非洲顯然沒希望了,拉丁美洲....估計現在的外資組裝廠以后也肯定保不住。
隨著全球減排環保的推進,目前主流的石油出口國如果不能轉型成功,未來也會異常艱難——畢竟化工也搞材料替代。
碳中和,就是要顛覆工業革命300年以來的發展方式,徹底擋住后發國家。
現在不能上車的國家,就沒有以后了。
歐洲全力推進碳中和就是要趕盡殺絕。
美國、中國和其他的工業國如果不想以后徹底淪落,就必須咬牙死死跟住。
印度,按目前情況估計很難再跟上了。
等到本世紀后期,全球的先進國普遍都完成了可再生資源、清潔能源,落后國家的高排放產業就不可能再發展起來。
賺不到第一桶金,怎么能搞產業升級?
而要追趕先進國所需要的高昂成本....估計要好幾代國民忍饑挨餓才能做到。
那空前的社會矛盾,只要被其他國家在外部稍微用力,立刻就會徹底引爆。
價格:¥0.00
價格:¥0.00